133 0641 9704
發布時間:2023.02.10 分類:行業動態 點擊:次
在新的產業格局下,進1步推動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的協作,已成為業內共鳴。多位專家表示,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需要政策、資本、技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強基礎研發與利用領域的密切溝通,聯合推動方能增進產業快速發展。
日前在 中科紫鑫BIGIS2代測序系統推介會 上,全場所有人都將眼光鎖定在我國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代基因測序儀 BIGIS系列產品上。由于它的出現,彌補了我國在基因測序產業鏈上游裝備制造的1項空白。
中科紫鑫首席科學家任魯風告知記者,BIGIS憑仗高度集成的模塊化設計及完善的上下游配套服務,讓測序變得更加簡單。而國產測序儀的問世,不但打破了基因測序儀器及試劑耗材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下降測序本錢,還將帶動國內全部基因健康產業的發展,保障國家生物信息安全。
不過,相比國外基因測序產業的風生水起,國內獲得進步的同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多位業內人士呼吁,技術創新須要產業和資本的及時跟進,國內基因測序產業亟須將政策、資本、技術等各方構成協力,以各領域協作的情勢推動產業良性發展。
有望擺脫進口局面
隨著測序技術與產品的迅速迭代更新,各國紛紜開啟精準醫學計劃,BIGIS2代測序系統的問世則被業內譽為 中國精準醫學的一語道破之作 。
在中科紫鑫BIGIS2代測序系統樣品展現區前,預會佳賓表現出極大興趣。據任魯風介紹,BIGIS測序儀具有吸睛的3大優勢,首先,其外形大小非常合適中小型實驗室,便捷的觸摸屏設計不必用戶配備鼠標鍵盤等附件;其次,完善的上下游配套系統, 傻瓜式 操作流程使測序變得更加簡單,即便沒有專業背景,也可完成測序操作,解決了客戶對新1代測序分析的后顧之憂;后,國產化的試劑和芯片打破了國際壟斷,下降了測序本錢,這也是1.鉗口裝夾時沒放正此次推介會吸引佳賓眼球的大亮點。
BIGIS測序儀由中科院基因組所和半導體所共同參與研發,是整合了1系列電機控制、微流體、光學和軟件控制系統的高度集成的新1代測序平臺。經過工程化后,目前已成功解決了1系列關鍵技術困難,完成整機測試,到達并部份超出國際主流裝備技術指標。更重要的是,其本錢低于進口裝備的1/3,利用本錢低于進口裝備的1/5,將完全改變我國基因測序儀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任魯風稱,BIGIS測序系統可提供包括全基因組測序、靶向區域重測序、數字表達譜分析等在內的全套測序解決方案,廣泛利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鑒定與基因診斷、遺傳病基因診斷與篩查、腫瘤與血液病的基因檢測與個體化診療、檢驗檢疫和藥物基因組學等多種健康與疾病相干領域。
目前,中科紫鑫正在進行BIGIS2代測序儀范圍化生產前的相干準備工作,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未來,我們要在美國建立研究機構,跟國際知名的數據公司合作,成立中科紫鑫產業園,實現全部基因測序系統上下游產業的整合,年總產量將實現1萬臺。屆時,在中國不管是新生嬰兒還是老態龍鐘的老人,都會用自己的測序儀進行基因測序,人均費用也會降到1000元內,終結抗生素及藥物濫用的現象。 中科紫鑫董事長殷金龍許諾道。
產業發展 攔路虎
在任魯風看來,作為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測序儀,BIGIS產品將更加接 地氣 ,更加符合國家生物信息安全的要求,有望以競爭力的技術和價格優勢取得市場肯定。
根據Markets Markets的1項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2代基因測序的市場為25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到達8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23。其中,2代基因測序是基因學領域中增長快的子行業,超過基因芯片和PCR技術。
面對基因測序潛力的市場前景,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處長王德平表示,基因測序技術及產品研發也將被列為我國 1035 計劃中的重要1項。
基因測序技術是生命科學、疾病醫治等領域的基礎技術,通過深入的信息發掘,可衍生很多產業。精準醫療、移動醫療都是以測序技術為基點,腦科學、發育等生物相干戰略研究也離不開測序技術。 王德平流露,國家可能在今年底發布精準醫療、腦科學、發育3個方面的指南,作為 1035 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任真正做到即插即測務來斟酌。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我國在基因測序技術開發等方面已獲得1定成果,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但行業整體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國徽表示,目前,測序雖然研究顯示產業市場競爭中缺少行業標準。比如數據質控標準、儀器認證體系標準等,特別對臨床來講,更需要嚴格的指控標準體系。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東平也持類似觀點: 目前的測序服務公司雖然很多,但由于缺少統1的行業標準,利益所迫,大有墮入價格戰的趨勢。
另外,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陸祖宏還指出,國外基因測序技術產業風生水起,非常重視政策和資本的跟進,而國內基因測序產業發展不容易,做國產測序儀更是困難重重,相干領域學科間交換與協作欠缺,存在體制創新不足的缺點,影響了國內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俞育德也表示,目前國內在基因測序產業上的投資還是不足,技術創新后不能迅速跟進資本,新技術關注力度不夠,技術需要產業及資本支持。
目前該領域投入不夠、專業人材缺少、領軍人材少之又少,創新能力及技術產品則更少,需要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上更上1層樓,實現各行業需求,把各行業做大做強。 王德平補充道。
期待協作雙贏
在新的產業格局下,進1步推動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的協作,已成為業內共鳴。多位專家表示,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需要政策、資本、技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強基礎研發與利用領域的密切溝通,聯合推動方能增進產業快速發展。
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開創人盛司這兩種將占到全球總需求的25%潼認為,任何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都需要多方合作,隨著測序產業迅速發展,各種利用不斷的開發,產業鏈正在構成。1方面,隨著測序技術的逐步成熟,利用開發只是自但是然的進程;另外一方面,基因測序產業的機會來了,任何產業發展到此,聯合推動才更能增進產業迅速發展。
在業內共同呼吁下,中國基因測序技術與產業增進同盟也在系統推介會當天下午成立。盛司潼表示,做儀器重在技術研發,目前測序儀的核心技術大部份源于國外。成立同盟后可以各取所長,共同進步,在技術研發上占據1席之地,遏制國外1些企業的不公道漲價。
今后的發展需要多方合作與配合、資本層面的支持,單純依托國家不是久長生存之道,要具有足夠的自我造血能力,用資本推動技術發展,這也是同盟的功能之1。 任魯風補充道。
通過深入探討與分析,預會專家1致認為,同盟應當發揮6大主要功能:保持同盟內部成員與科技及學科前沿同步;技術發展與創新和國家需求同步;增進行業協作與交換;推動科研與資本接軌;制定行業標準;增進行業發展。
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創新及資本跟進,陸祖宏對我國基因測序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理想中的測序儀應當更便捷、去復雜化、無試劑、不需文庫擴增,而且讀長長、通量高、度高、本錢低、更快速,或許3、4、5代測序技術不久以后都可以實現。